“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诗仙笔下的酒与真

2023-04-15
4

李白在《古风》其一中说:“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其三十五:“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表达了自身对率真自然的憧憬。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也指出李白性情坦荡的优点。可见,“真”乃是李白诗文中个很重要的风格特色。

图片



李白性格天真、胸无城府、襟怀坦白。他是一个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人,因此他的心极易与读者沟通,他的大喜大悲,他的喜怒哀乐,总是表露得淋漓尽致。他到别人家作客,却喧宾夺主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他玩累了,便向朋友挥挥手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他自负时,就毫不掩饰地自我夸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被朝廷征诏、春风得意之时,便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他极力追求功业时,乃上书韩朝宗:“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当他希望升官,他就写道:“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仕途不如意时,他就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愤怒时骂那些权贵说:“蹇驴得意鸣春风”“董龙更是何鸡狗”;他悲哀时说:“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他忧愁难解时便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当面对得志时人们巴结、失宠后无人理睬的世态炎凉时,他感叹:“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在他被流放遇赦归来后,认为又能得皇帝重用,就写道:“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李白的这些不加掩饰、直出肺腑的快言快语,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


图片



说到李白的“真”,其往往熔铸了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诸多意象,成为他展露飘逸、豪放和童真的先决条件。比如,李白在长安失意以后,以“谪仙”自居,借助恍惚若仙的幻觉来暂时摆脱现实与理想冲突的困境,暂时忘记人间的自我角色,即时享受人生的多种乐趣。而这种境界,是藉由酒来达到的,因此他说: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之二)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之四

以上这些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以酒来寻求身心沉醉、返归自然的境界。


图片


的确,天真率直的李白内心饱含着炽热的生命情感,而饮酒能激发出胸中汹涌澎湃的热情,当诗人的这种越来越浓、越来越沉重的感情付诸诗篇的时候,好像是火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喷泄而出,透过酒的释放,使内心的真情实感得以倾泻而出,不必刻意遮掩,更无须矫情做作,且看:《金陵酒肆留别》一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与朋友们即将分别,在筵席中,彼此干杯,尽情饮酒,情意绵绵,依依不舍。而此间情谊之深厚实是无需多言,李白只简单地以眼前滔滔东流的长江水,来比拟抽象的离别之情,但意境含蓄而韵味深长足见情意之真挚。再如: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这首诗都是醉中情感的自然流露,不依傍其他,不借物寓意,而是直抒胸臆,字字饱含浓浓的情意。再如: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与此泣无穷。

(《江夏别宋之悌》)

这些送别的诗歌,在醉酒哭泣中见证着友情的真纯。而且,落叶,绿水、秋月、青山等等都与李白的情感紧密联系,正是发自内心的生命情感,如酒一般浓郁,如酒一般真纯。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CADA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