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风所飏,时见酒名号”—— 漫话酒旗

2023-07-04
2

酒旗,又称为酒幌子、酒望子、酒帘、酒招、酒标、酒幔、酒榜、风帘等等。酒旗的大小以及数量都代表着酒店的规模与经营的情况,可以说酒旗也是酒店的招牌,亦是我国悠久源长的酒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图片

关于酒旗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的悬帜,即悬挂的酒旗。关于酒旗的作用,更多的是一个店招的展示。一方面通过各式各样的酒旗让远处的人知道这里有一家酒肆,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招揽生意;另一方面通过酒旗的升降可以向顾客传递出开张、歇业的信息,避免了客人大老远跑过来喝酒、打酒。

最初酒旗的标志可能就只有坚定的一个“酒”字,但是随着酒旗文化的发展,各种样式的酒旗应运而生。有的酒旗以图案取胜,比如画上酒壶等实物,让客人一目了然这里是卖酒的。有的则写以文字,或署上店家字号,或写上经营方式,比如“现沽不赊”,逐渐发展成了古代店招文化的雏形。

图片

除了这些简单的标志之外,随着酒旗的文化发展,它还跟古代的诗词交织到了一起,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这两个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不断涌现出来,对于这些文人墨客而言,酒是催发他们灵感的好东西,也正是如此在他们的诗词当中能够频繁的出现酒。酒旗很多时候也成为了他们诗句当中酒的代名词。除了文化的繁荣之外,唐宋时期发达的商业也促进了酒家的发展,进一步造成了大量和酒旗有关的诗词出现。

图片

唐代酒旗遍布各处,极为普遍,异彩纷呈。在许多文人佳作中亦可以看到当时酒旗发展的繁荣,如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白居易的“酒旗摇水风”、刘禹锡的“酒旗相望大堤大”、陆龟蒙的“酒旗风影落春流”等等。《全唐诗》中直接带有酒旗的诗有40余首之多。其中更是有两首直接用《酒旗》来命名,而且这两首的作者还是恰好是差不多时期的,被世人称之为“皮陆”(即皮日休和陆龟蒙)。皮日休的《酒中十咏·酒旗》这样写道:“青帜阔数尺,悬于往来道。多为风所飏,时见酒名号。拂拂野桥幽,翻翻江市好。双眸复何事,终竟望君老”。在皮日休的诗中,酒旗多为青色有数尺阔,上面写着不同的酒家名号,在风中猎猎飘扬。陆龟蒙的《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旗》这样写道:“摇摇倚青岸,远荡游人思。风欹翠竹杠,雨澹香醪字。才来隔烟见,已觉临江迟。大旆非不荣,其如有王事”。诗中描绘了翠绿色的酒旗杆以及雨中的酒旗,在这朦胧烟雨当中,仿佛散发出来一丝淡淡的酒香,引得路人流连忘返。除了这首诗之外,陆龟蒙的很多诗句当中也出现了大量酒旗的记载,比如如“远梦只留丹井畔,闲吟多在酒旗前”、“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甫里先生未白头,酒旗犹可战高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龟蒙已经成为了酒旗的代言人。

到了宋朝,词取代了诗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主流,但是酒及其酒旗依旧是宋词的宠儿,酒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辛弃疾在他的《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当中就写到“青旗沽酒,山那畔,别有人家”。一样的青旗,一样的引得路人不辞远行至山的那头。

图片

除了诗词之外,酒旗的文化还体现在图画当中。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里面就多次出现了酒旗,这些频繁出现的酒旗多以白或青色作旗布,旗面上标有“新酒”、“小酒”等字样。在这里面最为著名的就是一面“孙羊正店”的酒旗,这面酒旗标志出这家五星级酒楼的位置。正如《清明上河图》里面所画的那般,这一时期里,酒旗的文化已经到了顶峰,更种样式的酒旗层出不穷,甚至已经出现了立体灯箱招牌。据《梦梁录》记载:不少酒楼挂着草葫芦、银马勺、银大碗等酒器作为店招。可见到了宋朝时期,酒旗文化早已到了一个巅峰

明清之后,文化日渐保守,酒旗的文化也没有更多的进步。长期的稳定在宋朝时期的水平。近现代之后,随着西方科技的引入,霓虹灯的出现,让传统的酒旗走向了没落。现在我们很难在餐厅、酒店门口再见到那传统而富有诗意的酒旗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传统文化的流失。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CADA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