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对酒的称谓给予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录,这一时期,酒的别称雅号显著增加,称谓繁多,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唐朝酒文化发展的异常繁荣和唐人嗜酒爱酒这一风俗的盛行,亦可以看到饮酒之风风靡的唐朝子民对酒之喜爱和依赖。酒文化的内涵也在这些文学中不断地丰富并广为流传下来,使得酒文化可以更加深远和广泛地传播。
“酒兵”一词为唐朝人对酒的一个独特称谓,因酒可以消解忧愁,如兵之克敌之意象而得此名。诗人张彦谦在其诗《无题》中写有“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在李延寿撰写的《陈暄与兄子秀书》一文中亦有酒兵的出现,“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等。
此外还有杜牧在其诗《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将酒谓之“冻醪”,即“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皮日休在其诗《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醉中不得亲相问,故遣青州从事来”一句中称之为“青州从事”。出现在元稹诗作《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中的“平生中圣人,翻然腐肠贼”,其中的“腐肠贼”亦是对酒的一种称谓;白居易诗作《尝酒听歌招客》“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中的“香醪”,《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中的“醍醐”,《劝酒寄元九》“俗号销愁药, 神速无以加”中的“消愁药”,《寄庐少卿》一诗“嘉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中的“腐肠膏”,《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一句中的“壶觞”;在李白诗作《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的“酌”,原本为斟饮之意,后渐渐被人们引申为一种酒的别称。在其诗《送别》“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一句中的“醑”,亦为美酒的别称。
诗歌中有关酒的记载描写十分丰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意象化之特性。除了诗歌作品中,在一些专著书籍和传奇小说中亦多有不同的酒称谓的记载,如在皇甫松编撰的专著《醉乡日月》中记载的“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以家醪黍觞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灰觞醉人者,为小人”中出现的“醪”和“觞”之称谓。
在郑綮编撰的《开天传信记》中还描述有“曲秀才”(又名“曲生”)这一带有神话色彩的美酒佳酿的别称。此称谓来源于深居于玄真观的唐朝道士叶法善,误认妖魅而除妖现酒的传奇神话。相传十余名官员前来道观拜访叶法善道士,聚在一起后,大家正欲饮酒之时,突然有一自称为曲秀才少年闯入,高谈阔论好长一段时间,待话讲完站起时,却如风般消失在人群中,法善当即便认为是妖魅在作祟,等到那位姓曲之小生复来时,便以剑刺而欲降之,不料那小生却转身化为一美酒盈瓶,酒香十足,众人大喜,皆醉于其中,后来便以“曲秀才”或“曲生”来代指美酒。